“组站点”融合建平台 创新履职提质效
——访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磊
2023年10月25日,菏泽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郓城县全国人大代表樊庆斌工作室调研。(张慧/摄)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推动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命题。就如何积极探索发挥代表作用、提升代表工作能力的新路径,记者专访了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磊。
记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在做好“两个联系”这篇大文章中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王磊:换届以来,菏泽市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小组、代表联络站和家庭联络点“组站点”履职平台作为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全面建设,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代表履职平台体系。
线下组站全覆盖。出台加强代表小组建设和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因地制宜进行组站布局。组建行业、专业代表小组,更好发挥代表的特长优势。设立代表中心联络站、村居联络站、家庭联络点,实现代表活动场所全覆盖,五级代表全部进站进点。
线上履职全天候。坚持数字赋能,发挥大数据和“互联网+”优势,依托“智慧人大”建设,将线下联络站点、活动室“搬到”线上,所有组站都与县区人大智慧平台联网,所有代表履职情况都纳入线上管理,实现实时录入、自动考评。推行“一站一码”“一人一码”,方便群众快速识别身份、表达意见诉求。探索形成选民、代表、人大、政府“四方六单”工作法,打造群众诉求分类受理、代表意见建议闭环办理新模式。开启“平时+夜间+周末+云接待”模式,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组站点”,群众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连线等方式,随时随地联系代表。
记者:人大代表对基层情况最熟悉,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最了解,对人民群众的呼声感受最深切。菏泽市人大常委会是如何通过“组站点”激发代表履职活力的?
王磊:菏泽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规范活动内容,以“严”促“管”,以“管”促“用”,确保“组站点”规范化、科学化运行。
管理规范化。建立“组站点”代表学习、视察调研、联系接待选民、履职档案管理等制度,完善意见建议汇总、梳理、交办、督办流程,每个“组站点”配备1名召集人、2名联络员,负责组织、服务和保障工作,确保“有章理事、有人管事”。
活动常态化。厘清组站的职责界限,压实工作责任。每个组站按照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4次的要求,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实时公开代表信息、进站安排、活动主题。开展“六个一”主题活动,即每个组站每年至少接待一次选民、走访一次群众、化解一个矛盾、开展一次调研、组织一次述职、提交一条建议。
考评具体化。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将代表进站活动、联系群众、参加会议情况纳入履职档案,实行量化管理。完善代表述职评议制度,定期组织代表向选民和选举单位述职,推动代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出台代表退出办法,对履职不作为、不称职、群众不满意的,依法退出代表队伍,倒逼代表提升能力、履职尽责。
记者:人大代表有活力,人大制度才有生气。如何做好“自选动作”,积极创新实践,切实提升“组站点”运行质量?
王磊: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实行“必选菜单”与“自选动作”相结合,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外延和功能,切实提升“组站点”运行质量,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打造特色品牌。坚持上下联动、同题共答,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积极推进“组站点”品牌化建设,全市先后建成宪法广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厅等,推出“老董说事”工作室、解忧驿站等特色品牌,组建“育教善城”“玫瑰征红”等专业、行业代表小组,组织开展“千名代表进万家”“代表在身边”等系列主题活动,擦亮基层人大工作“新名片”。
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请进来“开门”联系。通过“代表夜话”“进站拉呱”等方式,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定期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进站座谈,当面听取群众意见,现场答复群众诉求。坚持走出去“串门”要求,把联系接待群众的窗口延伸到田间、地头、车间以及群众家中,流动走访、异地接待群众,主动收集社情民意。
促进工作融合。依托“组站点”,广泛征集年度工作要点、立法工作计划、监督工作计划、代表工作计划和民生实事项目,定期邀请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和监督评议,让人大监督直达基层一线;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营商环境监测点,实现“组站点”与代表依法履职深度融合。以提高“组站点”社情民意转化质效为抓手,实现与代表建议的双融双促。2023年全国人代会期间,驻菏泽的全国人大代表提交建议中的3件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其中,针对尚瑞芬代表提出的“关于沪太高铁通道(徐州—长治段)规划建设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相关同志专程到菏泽现场调研答复。
注重成果转化。通过“组站点”建设,进一步健全吸纳民智、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立法过程实现了“三个首次”:首次与高校专家合作起草法规草案、首次邀请儿童参与立法协商、首次采用二维码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实现立法工作质效“双提升”;在此基础上,立法成果实现了“三个首件”,出台了全国首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出台了首件“沿黄九市”协同立法的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条例,出台了我市首件促进产业发展的旅游促进条例。在全省率先制定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18条措施,并配套出台代表活动经费管理、代表退出等8个具体办法,形成较为完备的代表工作“1+8”制度体系,为新时代推动代表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和经验。
责编:王晶 徐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