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集中采访 >> 2016年集中采访 >> 代表履职

【媒体】我是人大代表|昌乐沈孝业:员工洗脸水也得净化后再排

作者:范佳   来源:齐鲁壹点  时间:2016-12-20

12月2日,齐鲁壹点记者随省人大媒体团来到了沐浴在冬日暖阳中的葛家滩村,感受到了省人大代表,昌乐县 红河镇葛家滩村党支部书记沈孝业浓浓的故乡情。

1987年,沈孝业带着十几个勤劳朴实的农民白手起家,在村里创办了涂料厂,如今当年的村办企业已经发展为 了总资产9亿元,员工上千人的山东乐化集团。

走进厂区,沈孝业指着门口的两棵国槐动情地说:“这两棵树是当年建厂时我亲手栽下的,1990年一场大火, 当时我在火里,它们也在火里,树干都烧掉了,但是根还在。它们见证了我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

从小跟着母亲,经历坎坷岁月的沈孝业,品尝到甘甜的果实后,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们。在村口,有一座平坦宽 敞的石桥,这是他出资300多万为家乡修建的,乡亲们特意为桥立了个碑,取名惠生桥。他还投入700多万,为多个困难村修缮了水渠、道路,出资300多万为家乡新建了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楼,并赠送了课桌等大批教学设施。1997年 ,他设立了“孝业奖学金”,资助全县名列前茅的寒门学子。

他热爱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为了更好地保护家乡的大汶河,他连厂区的生活污水都主动进行净化后排放。他出资购买了专业的环保设备,还花了20万请环保专家来厂里指导。平日员工洗澡、刷碗等生活污水,经过环保设备初步处理后,还要进行生物净化,有探头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达标后才能排放出去。为了发展家乡的绿色产业,他还计划在家乡新上两个大型生态旅游项目。

干了将近20多年的省人大代表,沈孝业为他人考虑得很多。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在思考,农民和公民的差距究竟在哪里。他的答案是农民没有保险,于是在1995年他率先向当地人社部门争取到了优惠政策,要求所有员工必须跟着企业参与社会保险,这样的老板是非常难得的。

他先后提出建议20多件,成为本届以来潍坊代表团提出建议最多的省人大代表。他利用大量时间到农村实地调研。2009年,沈孝业在农村调研时,看到一些孤寡老人住着十分破旧的土坯房子,体弱多病,生活十分困难。这让沈孝业很不是滋味。

他在查阅大量资料和法律法规后,在省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建 议,建议省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出大部分、地方补助小部分的办法,提高养老、医疗保险标准。随后相关部门出台了提高我省农村群众医疗和养老标准,健全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等制度,有效改善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状况。

还有一次,沈孝业与一名来自山东南部的工人交谈, 了解到这位工人的家乡发展慢源于交通基础太差。于是, 他联名其他代表提出“关于修建济青高速南线”的议案。 随后,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最终决定在山东南部高标准修建了青莱高速公路,贯通了地形复杂的鲁中山区,推动了山东南部的经济发展。

此外,他提出了“加大农村学校投入和落实农村偏远 地区教师补贴”、“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考试中取消学历教育全日制本科限制”、“打造小丹河九龙湖至西湖公园段景观带并将其纳入昌乐县十三五规划”等建议,都被省政府有关部门采纳。

版权所有: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5034806号办公厅
最佳效果: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16Bit颜色、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投稿邮箱: sdrdxcc2016@163.com  信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