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山东商报记者随省人大新闻媒体采访团在东营职业学院见到了山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巩汝训。作为东营市教育界唯一的一名省人大代表,他在2014年提出的关于高职院校编制与岗位设置的议案,推动了全省高职院校改革的步伐。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山东省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巩汝训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编制与岗位设置比例却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
以东营职业学院为例,2013年学校在校生为12000左右,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16000人,2015年更是突破了18600人;但教师编制数量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学生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教师,这是全省高职院校都普遍面临的问题。”
为此,2014年,巩汝训联名十几位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调整高职院校编制与岗位设置结构比例的议案》。议案提出后,很快得到了省编办的答复,认为议案中提出的“调整高职院校编制与岗位设置结构比例的建议很好,非常符合实际”,并提出了“一方面,在本级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所需编制,增编压力较大的地区采取一次核编、逐步下达的方法;另一方面,结合实际积极研究探索高校编制备案制,进一步创新高校编制管理方式”的具体方案。
2015年,东营市编办对东营职业学院进行重新核编,由原来的828名增长到1328名。省人社厅也于2015年6月作出答复,要“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岗位动态调整机制”。2015年,省人社厅和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全省高职院校的编制、岗位设置以及职称评聘进行改革。
巩汝训说,在履职过程中,他给自己立的规矩就是坚持不做不发言不提建议意见的“挂名代表”,要做到人到、心到、口到。
3年来,巩汝训列席参加了省、市人大常委会的多次会议,3次赴烟台、聊城、滨州进行专题调研,多次参加执法检查及各类调研、座谈活动。巩汝训透露,他正打算提出一项对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目前正准备展开调研。“遗憾的是我在其他方面涉及的比较少。今后还是想多提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教育行业的建议,继续做好人大代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