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山东商报记者随省人大媒体团来到了葛家滩村,见到了昌乐县红河镇葛家滩村党支部书记沈孝业。自从当选省人大代表的那一刻起,沈孝业就许下诺言:要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发挥代表作用,为民代言,奉献社会。多年以来,他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
乐化集团有限公司是从村办企业开始逐步发展壮大的,1987年,沈孝业带着十几个勤劳朴实的农民白手起家,在村里创办了涂料厂,当时资产不足10万元,职工仅有12名,现在公司已经发展到总资产9亿元,员工1000余人的山东乐化集团。走进厂区,沈孝业指着门口的两棵国槐动情地说:“这两棵树是当年建厂时我亲手栽下的,这两棵树见证了整个厂区的发展。”
沈孝业的企业位于水源地汶河附近,为了保护家乡是这条母亲河,他出资购买了专业的环保设备,还花了20万请环保专家来厂里指导,将厂区的生活污水主动进行净化后排放。并主动安装了探头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达标后才能排放出去。
为提高履职水平,沈孝业经常和农民、一线工人、教育和医疗工作者一起座谈,倾听他们呼声、集中他们智慧、反映他们意愿。民生问题一直是沈孝业关注的重点,他利用大量时间到农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现状。他先后提出建议20多件,成为本届以来潍坊代表团提出建议最多的省人大代表。
2009 年,沈孝业在当地农村调研时,看到一部分孤寡老人生活非常困难,他们住着上世纪70 年代的土坯房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吃着十分简单的饭菜,许多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极差。他们虽然享受着新农合、最低生活补助等政策保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的丧失,现有的保障水平已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法律法规并经过认真思考整理后,沈孝业在省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建议》,建议省政府加快我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采取政府出大部分、地方补助小部分的办法,提高养老、医疗保险标准,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彻底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省政府对这一建议非常重视责成相关部门出台了提高我省农村群众医疗和养老标准,健全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等制度,有效地改善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现状。
针对普通群众普遍关注的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医疗专业技术人才补贴不高、社会资本办医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沈孝业提出了《加快公立医院发展、规范社会力量办医行为的建议》,被山东省政府采纳实施。此外,他还提出了《加大农村学校投入和落实农村偏远地区教师补贴》、《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老龄工作机制》、《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考试中取消学历教育全日制本科限制》《关于打造小丹河九龙湖至西湖公园段景观带并将其纳入昌乐县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等建议,也都被省政府有关部门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