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下午至26日,聊城代表团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郭兆信代表说,报告全面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就,对今后五年特别是2013年的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符合我省实际。报告突出一个“实”字:讲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实实在在,讲措施扎扎实实。目标已经确定,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与过去比聊城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放到全国全省之中,用人均去衡量,经济总量还是小。要按照“转、调、创”的要求,继续抓好招商引资,下大气力发展骨干企业和民营企业,搞好产品精深加工。二是必须加大民生投入。报告从十个方面明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含金量非常高,惠及全省9000多万人民。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心里时刻装着百姓,常怀愧疚之心,常思工作不足,动真情,办实事,力促民生改善。三是必须坚持埋头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全省的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聊城作为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经济圈、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三大战略叠加区,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能否变成现实,还要靠大家的努力,用实际行动树立聊城的良好形象。
宋远方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一是实事求是。工作总结得实,用数字来说话;问题分析得实,不避讳,不掩饰,很有针对性;对今后工作部署得实,发展目标既有激励性,又充分考虑了国内外、省内外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关于东中西部的发展,符合省情,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二是导向明确。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实现五个方面的要求,必须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突出“转、调、创”,最后落实到以人为本上。三是重点突出。安排今年的工作,突出十个方面的民生重点,非常到位,非常具体。四是统筹兼顾。报告15300多字,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做到有目标、有要求、有措施。五是文风简约。报告讲管用的话,讲实实在在的话,完全符合中央转变作风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聊城实际,精心谋划,把聊城下一步的工作做得更好。
林峰海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总揽全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一个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山东实际相结合的报告,是一个转变作风、实事求是的报告。面对复杂形势,聊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生产总值增长12.7%,财政收入增长18%,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4%,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6%。二是发展环境和空间进一步拓展。继成功加入中原经济区、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之后,又被纳入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三是城乡建设取得新进展。古城保护与改造顺利推进,一批城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特色进一步凸显。四是民生事业全面改善。去年全市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4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8%,占比全省最高。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把聊城建设成为山东西部新兴生态化工业城市、冀鲁豫交界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的定位,科学发展,奋力赶超,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汪文耀代表说,山东这几年发展成绩非常大,报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鼓舞人心,符合实际,我完全赞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聊城的发展,目前,聊城已纳入中原经济区,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这次又提出建设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三个政策的叠加为聊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聊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但是,与聊城人民的期盼,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结合各自实际,落实好人代会精神,把聊城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李喆代表说,报告提出“加强高等学校分类指导,促进内涵发展”,这为聊城大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抓住聊城三大战略叠加区的机遇,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聊城跨越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人才支撑。
许广启代表说,作为一名农民代表,今年我们将在抓好经济、改善村貌的基础上,重点搞好老年公寓建设,努力实现村民老有所养。
张彬代表说,今年报告中关于发展卫生事业的论述,是历年来篇幅最长的,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公立医院要突出公益性,加大改革力度,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加强人才学科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乌江、刘占海、唐学坡、李洪法代表说,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5%左右”。完全符合十八大精神和“转、调、创”的要求。今后企业发展要更多地把重心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积极承担好企业的社会责任。
雷霞、张颖、孙孟来、李新阁、牟桂禄、张国洲、何宪卓、周文明等代表围绕加快建设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议把聊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省同步进入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