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代会十二届一次会议报告简报
简报九:谋开局求突破再跨越
时间:2013-01-26

 

   1月25日下午,德州代表团集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一致赞成政府工作报告。

 
 
  吴翠云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建设强省的责任意识,是一个谋划重实、措施务实、文风朴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作为德州来讲,关键要谋开局、求突破、再跨越,更加注重速度、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型城镇、民生保障“三大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强市、文化立市、生态美市、惠民安市“四大战略”,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实体经济、民营经济“五大板块”,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实干兴德,扎实开局,争先进位,在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德州进程中奋力迈出新步伐。一是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上强力突破。牢牢把握扩大投资这一关键举措、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矢志不渝地把跨越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坚定信心、加快赶超。二是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强力突破。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壮大企业支撑力,强化园区承载力,增强持续发展力,构筑特色优势突出、大企业支撑、创新型引领、链条式聚集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在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上强力突破。完善保障措施,健全激励机制,鼓励错位竞争,形成强县率先突破、弱县大步赶超的生动局面。四是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强力突破。优化城镇布局,促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更高水平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完善统筹发展机制,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五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强力突破。以更大的决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破解资金、土地、科技、人才等问题的新路子。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强与央企、名企对接合作,多领域深化区域合作,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开辟空间、聚集资源。六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强力突破。下大气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办好一批群众盼望和急需的民生实事。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加强作风建设,为民务实清廉,为做好各项工作、实现全年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魏荣庆代表建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投入。一要狠抓人才战略,全面确定人才优先发展的思想,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保障人才投入,优先调整人才结构,优先考核人才工作;二要狠抓人才重大工程,通过载体培养集聚人才,推进人才发展,真正做到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并举;三要狠抓统筹兼顾,协调各类人才发展;四要狠抓环境建设,打造引才、用才的优良环境;五要狠抓组织保障,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坚持依靠制度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苏建军代表认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只有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被更好地调动起来,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才会更加紧密。因此,政府应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首先应积极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合作,以企业为主体,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平台。其次,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关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是许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途径。第三,应重视保护知识产权,让真正的创新行为得到应有回报,创新主体的利益得到应有保护。最后,必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孙忠义代表说,企业既要强化经济属性,更要不断强化社会属性和社会责任,建议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崔贵海代表说,土地、节能减排等指标不能搞一刀切,应充分考虑鲁西北地区加快发展的需求,给予一定幅度的倾斜。李登龙代表说,应进一步搭建好产学研沟通的平台。充分整合资源,完善激励机制,为民营企业招引、培养、留住人才营造更好的环境。
 
 
  崔霞代表说,加大民生实事项目落实督办力度。将乡镇一级综治办纳入“三定”方案,解决专职办事人员少的问题。梁丽霞代表说,要加快改革应试教育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杨玉华代表建议,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均衡城乡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待遇。王富勇代表说,基层有三个愿望:一是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希望获得更多、更便捷的融资服务;二是留守儿童家长希望更多企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实现家门口就业;三是基层组织希望更多年轻人到一线工作。
 
 
  吴井臣代表说,要进一步丰富完善现代化内涵,各项指标的推进要结合各地实际,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经得起考验、让人民群众评判;要加大对外贸发展的对策研究,防止发展“空心化”;要营造全社会推动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共建共享氛围,推动民生改善;要加强公共财政的公平性、效率性,通过各种保障手段来增加困难家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程吉东代表建议,深化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疗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医疗市场、集聚优质资源、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引导医疗资源下沉,方便人民群众就医;落实全科医生制度,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采取措施有效缓解基层医疗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的状况。

 
版权所有: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5034806号办公厅
最佳效果: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16Bit颜色、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E_mail: sdrdxcc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