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修改后的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2015年7月24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14个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时间的决定》,这意味着,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工作在我省得到全面落实。记者日前在跟随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集中采访时了解到,潍坊、东营、滨州等市注意结合地方实际,着眼于提高立法实效,在行使地方立法权过程中做出了有益探索。
有特色 在“准”字上下功夫
有特色是地方立法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标准。
潍坊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潍坊品牌农业的生命线。“我们从本地加强农业生产监管、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迫切需要出发,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剧毒高毒农药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潍坊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刘晓东介绍道。
早在2013年,潍坊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禁止销售使用高毒农药的通告》,实行对52种农药全面禁止,政府储备的监管模式,也与公安、食药等多部门联打联动,在农药监管上取得一定成效。但现有法律法规对流动经营、种植户违规使用等违法行为缺乏法律支撑,在监管手段、处罚措施等方面规定也不具体、不明确。“条例的实施,破解了多年来农药管理和执法依据缺乏、手段刚性不足的难题,如何处罚,谁来处罚,都通过地方性法规形式得到了明确。”潍坊市农业局副局长冷明辉说。
重质量 “问题清单”做引领
“立项上数量服从质量,不求多;体例上内容服从质量,不求全;进度上时间服从质量,不求快。”东营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扈新安说。《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条为: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8°32.981′~119°20.450′、北纬37°34.768′~38°12.310′,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具体以国务院批准的范围和界限为准。看似只是简单的对自然保护区范围的规定,背后却是10多天的讨论、论证。“国家规定的负3米浅海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位置,这一条涉及到黄河泥沙淤积出来的新生地怎么保护的问题。”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工会主席吕卷章告诉记者。
“自然保护区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在实际管理中经常遇到不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进行农业生产、 围垦湿地、建设盐场、擅自开发等违法行为,则无法可依。” 据了解,在法规起草前,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就要求各起草部门先整理提报“立法拟解决问题清单”,按照“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需要立法解决哪些、需要本法解决哪些”的立法思路,先梳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再确定立法原则和工作方案,最后设计结构布局和具体制度措施。
打开门 为制度设计添亮色
在《滨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制定过程中,滨州市文明办通过开展“不文明行为大家谈”活动和社会调查,梳理出群众认为需要禁止的不文明行为和需要大力倡导的文明行为。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在媒体刊发、寄信发函、开展立法调研、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合法性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滨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兵建议,“条例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倡导什么、约束什么一定要细致、可操作。”沾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申兆勇在调研座谈会上说:“条例应对上位法没有涉及到罚则的不文明行为设置处罚条例,以确保对严重不文明行为的约束力。”……
“一个月内,我们就征集到意见建议183条。针对这些意见建议,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及有关部门进行了6次集中修改,修改条文达122处。” 滨州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朱万春告诉记者。
强实施 倾力护航社会发展
“以前从胶州路路口往南,不到500米的距离,道路两侧接近230个摊位。收摊之后,遍布垃圾,环卫工人的环卫车一天能拉8车垃圾,现在正常2车都不到了!”东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七大队队长高斐告诉记者。这“消失”的6车垃圾,得益于《东营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从条例实施的当天开始,便对这些商贩较为密集的道路进行了高密度宣传,下发“明白纸”,逐条向商贩讲解。“之前我们只能进行简单处罚和暂扣经营工具,条例出来后,明确、界定了处罚标准和依据,等于给了我们一把‘尚方宝剑’”,高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