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集中采访 >> 2018年集中采访 >> 第一书记

【齐鲁网】山东省人大派驻第一书记宋传超:为村民历史性通上自来水

作者:刘玉良 张煜晴   时间:2018-12-24

12月4日,齐鲁网记者随省人大新闻媒体采访团来到了临沂市费县费城街道梨花湾村,省人大派驻第一书记宋传超在这里帮扶。梨花湾村为省定贫困村,辖道沟、下杨湾、上杨湾三个自然村,共578户1890人。其中,贫困户143户,贫困人员248人,党员58名,村“两委”委员10名。村庄三面环山,丘陵地貌,资源匮乏。人均耕地1亩,受地形条件限制,山地占半亩,大多是望天田、荒坡地,有雨就浇没雨就旱,农业种植产出不高,规模化农业几无可能。另囿于饮用水源地环保要求,养殖产业和多数工业同样无法发展。所以,村内没有规模产业,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者多为老人和儿童。2016年村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人均纯收入11200元。

“三变”改革致富

受条件限制,村里规模种植和规模养殖几无可能,梨花湾村量体裁衣,找准自己特色,牢牢抓住“三变”改革,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三变”改革即在梨花湾村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资源变资产方面,村里通过土地增减挂钩47亩,村集体直接一次性收益89万元;整合优化村集体土地、水塘等资源,放活集体资源经营权,每年收益8万元。资金变股金方面,将省级12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作为集体股金投入到县城城区现代化厂房用于出租,按股参与分红,每年收益约10万元。农民变股民方面,全村200多人的140亩土地流转给北京某企业,费用为每亩地每年1200元,超过了自行种植粮食作物的收益。仅此一项便使全村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年收入平均增加9000元。成功的土地流转既化解了农户种植的风险,又带动部分劳动力再就业,给农户带来双重效益。下一步村里将探索将农民个人的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村内扶贫车间或其它新型经营主体。经过以上改革和发展,村集体年收入由2016年的不足3万元跃升至2018年的24万元以上。

历史性通上自来水 解决村民用水难题

上杨湾村是梨花湾三个自然村中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最差的村。由于其在山窝窝里,历史上从来没通过自来水。在八十年代村里曾经尝试打过一次井,结果打了200多米未出水,就此放弃。此后,村民吃水一直存在问题。部分村民依靠自家二十米深的浅表井水,水质一般,旱季缺水,枯井期持续时间达到四个月;其余村民引用村郊天然泉水,露天水源存在水质风险,旱季依然缺水。在2017年,我们争取到了省级饮用水扶贫项目,经勘察,在村东某地存在水源,钻井深度达到257米,开采出了优质的地下水,经县检验检测中心化验,水质水量均属上乘。该项目历史性地解决了上杨湾村的自来水问题,村民再也不用为饮用水而发愁,716位村民喜形溢于言表,纷纷表示“吃水不忘挖井人,党的恩情比海深”。

建设美丽乡村 基础设施改造再上新台阶

2017年,梨花湾村改路、改房、改水工程再上新台阶。如:改路方面,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共计150万元,用于硬化绿化“村村通”柏油道路8250平方米,“户户通”道路8000平方米,生产路10200平方米,完全解决了全村的交通问题,同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好农村路”的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彻底补齐了村基础设施的最大短板;改房方面,按标准重新改建了14所贫困户D级危房,修葺了16所C级危房,危房改造全部费用由国家财政支出,全村住房再无墙壁裸露,裂缝满墙,屋顶漏雨的现象;

村貌端丽旖旎换新颜

宋传超说:“时至今日,曾经破败不堪的梨花湾村,焕发出端丽旖旎的容颜。清新的空气,苍翠的丘峦,盈耳的莺燕,甘洌的山泉,处处充满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气息,全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版权所有: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5034806号办公厅
最佳效果: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16Bit颜色、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投稿邮箱: sdrdxcc2016@163.com  信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