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集中采访 >> 2018年集中采访 >> 第一书记

【山东法制报】心系老区群众 汗洒扶贫之路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费县费城街道第一书记工作组扶贫侧记

作者:郭延冉   时间:2018-12-27

土路变水泥路,村民喝上自来水,足不出村就医、上学;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特色种植,扶贫项目一一落地生根,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壮大;村“两委”凝聚力增强,思路活了,干事创业劲头更足……这是近两年来,费县费城街道西安田村、凤山村、山后湾村、寺湾村、梨花湾村发生的变化。2017年2月,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第一书记”工作组来到费城街道,深入5个省定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他们心系老区群众,不仅改变了这些村子贫穷落后的面貌,更燃起了老区群众脱贫致富、拥抱美好生活的信心。

“电动车书记”绘上文化墙——访民情、听疾苦,竭尽所能解民忧

初到凤山村,一面绘着“电动车书记下乡记”漫画的文化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过去,费县许家崖乡有位领导干部骑着自行车走村入户,帮村里解决实际问题,老百姓都叫他‘自行车书记’。现在,咱们凤山村来的宋书记整天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大家伙称他‘电动车书记’。”村里一位老党员介绍道。墙上画的电动车书记,正是省人大选派到费凤山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宋丽军。

老、病、妇、孺是弱势群体,贫困村更是如此。因此,第一书记工作组竭尽所能地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两年来,宋丽军积极争取各界资金12万余元,为村里100多名贫困学生、 妇女送温暖,走访了 89户老党员、困难党员和贫困户。第一书记工作组领队鲁成岩从各级慈善、残联、团委、妇联等单位及爱心企业争取到各类资金17万余元,资助患病群众、贫困群众和贫困学生120余名。今年重阳节,驻寺湾村第一书记李宗彦多方协调,为村里每位老年人买上了银龄安康保险。

村民历史性喝上自来水——筑基础、补“欠账”,昔日穷村大变样

驱车沿山后湾村新修的环山路行驶,忙碌的扶贫车间、新修的水利设施、宽敞的文化广场映入记者眼帘。一年多以前,山后湾还是个“上山无路,靠天吃饭”的落后村庄。“山后湾村有福气,摊上了一位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好书记!”村民们说,家乡的巨变,得益于省人大选派到村里任职的第一书记刘世忠。

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是山后湾村给刘世忠留下的第一印象。 为此,他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列入计划并实施。向企业争取赞助,用于村幼儿园建设;多方协调资金,完成 2.5公里环山路路基整修、硬化、护坡垒坝等工作,新建2个塘坝、7个蓄水池;积极申请电网改造、增容,增设两台变压器……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筑牢基础。

80岁老妪家门口挣工钱—— 兴产业、上项目,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村民生活的可喜变化同样发生在梨花湾村、寺湾村等村。驻村第一书记宋传超为梨花湾村争取到了省级饮用水扶贫项目,开采出了优质地下水,解决了716 名村民吃水难的问题。在寺湾村,宽敞的水泥路替代了羊肠土路,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休闲健身广场投入使用,拦河坝、蓄水池等生产设施逐渐完善,村子更宜业宜居。“谁能想到,俺都80岁了,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呢!”在山后湾村扶贫车间里,80岁村民相红玲熟练地包装着出口棉拖,乐呵呵地说。包装一双棉拖挣2 毛钱,3天时间她包了 550多双鞋,算下来平均每天能挣近40元。记者了解到,仅外贸鞋业加工这一个项目,就带动了40名村民就业,每月支出工资近 3万元。

输血不如造血,扶贫离不开产业支撑。两年来,第一书记工作组立足各村实际,帮助找准产业发展定位,积极联系项目,产业扶贫已见成果。

西安田村建起了电商平台,将村民生产的小米、核桃、山楂等农产品推向市场,还依托许家崖水库的优美环境和街道重点打造的许家崖风情旅游区,重点发展高端民宿,实现乡村旅游与当地经济的融合发展。凤山村扶持葡萄种植、网装袋加工、农家乐等特色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村经济结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态初现。梨花湾村找准自身特色进行“ 三变”改革,村集体年收入由2016年的不足3万元跃升至2018年的24万元以上。据统计,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费县费城街道第一书记工作组共培育产业发展和致富项目13个,帮助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2.6万元。

干事创业有“能人”带头——强党建、带队伍,培育扶贫工作队

今年七月初,寺湾村组织村干部、党员到兰陵县代村学习王传喜的事迹。返程途中,大家热烈讨论,第一书记李宗彦鼓励党员干部争做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村委委员杨德秀没忘这话,她发挥缝纫特长,办了出口服装加工点,还带动村里20多名妇女就业。村干部杨涛也不甘落后,利用废弃的养殖棚养起了蘑菇。他盘算着,等到技术成熟,要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村民都明白,种粮食只能温饱,很难致富。发展产业有了党员、干部带头,村民都跃跃欲试,产业振兴,前景可期。”李宗彦说,驻村工作干得再好,总有要离开的一天,培育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样是第一书记的使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建工作是第一书记的重要使命,抓好党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第一书记工作组领队鲁成岩说。驻村工作以来,5位第一书记都把抓党建作为第一要务,开展系列活动,形成了“以党建带脱贫,以脱贫促党建”的良好局面。工作组推动各村“三会一课”制度化,结合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等专题为党员上党课。结合农村实际,注重理论学习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组织各村党员干部到沂南、兰陵、莱芜等地接受党性教育。

党建工作抓实了,党支部的战斗力提高了,凝聚力、向心力也增强了。凤山村3名“80后”年轻干部加入村“ 两委”,增强了领导班子活力。山后湾村发展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培养后备干部2名,借村两委换届之机,调整选配两委成员5名。梨花湾村76岁的党员杨德亮带动多名党员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服务村集体发展,成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一张闪亮名片。

版权所有: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5034806号办公厅
最佳效果: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16Bit颜色、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投稿邮箱: sdrdxcc2016@163.com  信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