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省人大媒体采访团来到省人大派驻第一书记李宗彦所在的费城街道寺湾村,寺湾村为省定重点贫困村,库区生产安置村,辖东寺湾、西寺湾两个自然村,414户,1269人,其中,国家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户175户,348人。低保户7户12人。耕地1324亩。该村青壮年劳力多外出打工,村民以种植花椒、金银花、核桃等为主要收入来源。据李宗彦介绍,截至目前,所在村帮扶期间累计投入各项资金约732万元,用于产业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及帮扶。
抓班子 注重培养年轻干部
李宗彦告诉记者,在年初的村两委换届中,西寺湾自然村的三位村两委成员都是首次当选。特别是村负责人杨涛,是个刚满30岁的年轻人。由于历史原因,该村自来水长期由个人管理,经常放水不及时,特别是夏天,两三天才放一次水,群众意见很大。杨涛也很想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干呢?第一书记李宗彦给他支招:不要蛮干。这不是你自己和放水工个人的矛盾。这是大家的事,要由大家决定。于是,召开了三次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大家都同意解决这件事。借着大家一条心,比较顺利地解决了这件事,由村干部轮流义务为村民全天放水。抓班子,带队伍。通过这件事,教给年轻干部,一定要依靠群众,依靠党员,既要想干事,还要会干事,才能干成事。
蓄水池修在了地下 更是修在了老少爷们心上
寺湾村在大梁山之阳,村子紧挨着山,入村的牌坊上刻着“梁鸿故里”四个大字,据考证,“举案齐眉”的主角汉代人梁鸿曾在此隐居。山泉水清冽甘甜,为了把这免费的宝贝用好,李宗彦和村干部多次研究,决定新建蓄水池。
蓄水池离村子远,建成后密封回填在地下,不知道的什么也没建。村支部书记李中晓告诉记者:“这个蓄水池,让我服了李书记。参观考察不可能往这里来。他不知道有粉往脸上擦吗?他是把脂粉换成面粉,让老百姓得实惠。这个蓄水池修在了地下,更是修在了老少爷们心上。一个蓄水池,照出了一个干部的政绩观。”
抓好致富带头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村民杨德秀办的出口服装加工点是寺湾村的第一书记乡村振兴联系点。杨德秀夫妻年富力强,多年从事饲料销售,今年换届她当选为村委委员。今年七月初,寺湾村干部、党员到兰陵县代村学习王传喜的事迹。在返程的车上,大家热烈讨论。李宗彦要求村干部要做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带头人。杨德秀一直记着这事,第一书记带领大家考察草帽加工、玩具加工、纸杯加工等项目。最后,杨德秀利用自己的缝纫特长,腾出几间饲料仓库,办了这个加工点,带动了20多名妇女就业。村干部杨涛也不甘落后,利用废弃的养殖棚,养起了蘑菇,已经收了两茬,等到技术成熟,准备带动村民养。
农民都明白,靠粮食作物只能温饱,很难致富。有了村干部、能人带头,不少人都跃跃欲试,产业振兴,前景可期。
当谈到当第一书记的感受时,李宗彦说,“虽然有点苦,但是很快乐。在入村之初,给自己提出了三心‘让组织放心,让群众舒心,让自己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