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集中采访 >> 2018年集中采访 >> 第一书记

【齐鲁网】山东省人大派驻第一书记刘世忠:“三把火”点燃脱贫攻坚的希望

作者:刘玉良 张煜晴   时间:2018-12-24

从临沂市费县向西南方向驱车约20分钟,便能来到费城街道山后湾村,再驱车沿着新修的环山路一路行驶,忙碌的扶贫车间、新建的水利设施、标准化的幼儿园和卫生室、正在建设的综合服务中心、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依次映入你的眼帘,仿佛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小山村的巨大变化。然而,一年前的山后湾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村民上山无路,靠天吃饭,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村子破破烂烂。为何一个穷困落后的小山村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说:“这都是我们的刘书记带领大伙干出来的!”村民口中的刘书记,就是省人大选派到费县费城街道山后湾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刘世忠。

用心打开局面 “三把火”干实事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山后湾村是许家崖水库库区移民村,共有337户1044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2户448口人,人均耕地0.4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和山地种植,贫困发生率高达43%,是典型的“空壳村”和省定重点扶贫村。

驻村以后,刘世忠便开始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摸清贫穷的症结和努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他和村两委干部研究制定了两年工作规划,提出了“抓党建、惠民生、筑基础、谋发展”的工作思路。

面对工作区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给他抱来的“三捆柴”(寻求街道支持建设文化广场、扶贫车间需要引进项目、电网需要改造升级),刘世忠多次找街道领导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在街道资金紧张、广场建设计划已经取消的情况下,最终得到了理解和支持,搬迁安置3户,建设800多平米的文化广场一处。为了引进项目,刘世忠广泛联系相关企业,既邀请潍坊的制衣企业前来洽谈,又带领村干部到安丘考察,引进外贸棉拖加工项目。为实现电网改造升级,他起草了《关于山后湾村电网改造项目的申请报告》,并到国电费县发电有限公司沟通协调,电网改造及增容列入了年度计划并已顺利完成,彻底扭转了全村电力不足的问题,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这“三把火”让村民看到了希望,一下子打开了工作局面,刘世忠也因此赢得了全村党员干部的肯定和信任。村支部书记杨德祥恳切地说:“山后湾村有福气,摊上了一位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好书记。”

用情赢得民心

在民生工程方面,刘世忠积极推动旱厕改造,211户村民安装了新型旱厕,村里少了臭味和蚊蝇;积极争取并建设村卫生室,结束了村民一有头疼脑热等小毛病就到街道、县里就医的历史;建立了农民工之家,购置了棋牌桌、跑步机、乒乓球台等健身娱乐器材,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身心放松的场所;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完成了村办幼儿园的选址、规划及基础建设任务,协调赞助款5万元为幼儿园购置了空调、冰箱、大型玩具、教学一体机、万能工匠等设备;积极开展卫生扶贫,先后协调街道卫生院、县眼科医院到村义诊并给贫困人员和60岁以上老人免费查体;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协调妇联、共青团和社会企业救助贫困学生35名,慰问老党员、贫困户180户。

用智助推发展 扶贫车间解决农村留守劳动力

聊起扶贫车间,刘世忠满脸自豪。他说,这个项目从考察到落地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所以运转成功,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项目选得好。棉拖加工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年轻的可以操作缝纫机,年龄大的可以手工和包装,能保证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二是管理模式好。村里负责组织人员,提供厂房出租,建海鞋帽服装厂提供订单、提供设备、负责管理,并交纳租金。三是车间配套好。占地1400平米的厂房,加工车间、包装车间、仓库、办公室、职工餐厅、宿舍、洗浴间等一应俱全。目前车间运转良好,解决家门口就业30多人。运转一年来,已累计接待四川巴中、济南历城、临沂临沭、淄博沂源来村参观学习20批800多人次。

版权所有: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5034806号办公厅
最佳效果: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16Bit颜色、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投稿邮箱: sdrdxcc2016@163.com  信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