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集中采访 >> 2019年集中采访 >> 人大工作建设

【大众网】现实版“桃花源” 淄川人大代表让乡村老人“老有所养”

作者:程天浩   时间:2019-10-09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如今,这不再只是写在《礼记·礼运篇》中的一句古语,而是淄博市淄川区赵瓦村的真实写照。在这个有着4000多人的村子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近1000人,如何让村里的老人老有所养,成了全国人大代表、赵瓦村村委会主任李久存最近在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点与各代表讨论最多的问题。

这天,记者走进赵瓦村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点时,李久存正在与各方代表讨论农村老人如何养老问题。李久存说,要将居家养老变成互助养老,目前,村里已经收缴闲置房屋40多套,另外还有100多套闲置房屋,村里收缴上来,村里出钱进行统一重新改造。在被问到如何收缴时,李久存表示,所谓收缴,并不是强制收缴,而是村民主动上交,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村民的素质达到了。”村里收缴上来的房屋改造后也并不买卖或出租,仍然提供给村民居住,这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管理制度。

但在十几年前,赵瓦村并不是这样的。2001年,李久存刚来到这里时,赵瓦村正从巅峰跌向谷底。从上世纪90年代起,曾经红火的村经济逐年衰退,严重时负债总额高达2亿多元,村民上访成为一种常态。李久存从小事入手,修马路、清理街道垃圾······一个个民生工程接连开展,渐渐地,村民发现这个干部不一样,就这样,李久存与村民间的信任也建立起来了。之后,李久存做的给赵瓦村重新立规矩,虽然《村规民约》早已有之,但是形同虚设。李久存对旧的版本重新动刀,全村征集。

“简化红白公事”、“狗必须圈养”、“爱护环境”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事情逐一纳入其中。现在,《村规民约》成了赵瓦村的“小宪法”,至高无上。

在一次接待群众中,村民胡立顺提出,赵瓦村有10个家族,每个家族都有族训,应该继续传承下去。李久存听取群众意见,在全村开展“传家风、立家训”活动,集结成赵瓦村《家风家训》一书,全村1263户村民都有了自己的家风家训。在家风家训的基础上,总结出赵瓦村30字的村风村训。润物无声的教化,使赵瓦村十几年来未出现一起刑事案件,村里事务井井有条。

《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让如今的赵瓦村成了“全国文明村”。而在《村规民约》中就明确规定了村中房屋不准买卖,所以对于赵瓦村的村民而言,房屋并不代表着财富的积累,用村民自己的话讲就是“够住就行”,特别是已经破旧的闲置房屋,与其自己花钱装修,不如交给村里改造。按照李久存的想法,改造之后,这些房子将用于村里老年人的养老,原则上一套房屋里将有两家老人入住,年轻些的老人照顾年长些的老人,形成互助养老的模式。另外,赵瓦村还组织起了70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定期去老人家帮忙做家务、理发等义务服务活动。现在,赵瓦村已经初步形成了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的氛围。李久存告诉记者,如何让乡村老人老有所养、充满幸福感是他作为人大代表最重要的事。

这些都只是赵瓦村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点帮群众解决实事的一个缩影,或许不久的将来,赵瓦村的老人们就会像《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版权所有: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5034806号办公厅
最佳效果: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16Bit颜色、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投稿邮箱: sdrdxcc2016@163.com  信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