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集中采访 >> 2023年集中采访 >> 人大工作建设

【海报新闻】“人大履职创新记”关键词③丨智:导航进站、智链万家,打破基层立法时空距离

作者:满倩倩 仇晶   来源:海报新闻  时间:2023-07-14

位于黄岛区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法治文化广场

离开潍坊,一路向东。7月8日,海报新闻记者来到青岛市黄岛区。黄岛区人大常委会是山东省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

2022年年底,《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2)》发布了全国除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外的900余个市辖区综合评价排名,其中,青岛黄岛区在山东位居榜首,在全国位列第17名,成为北方城区的“领头羊”。

不得不承认,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国家战略叠加,一度让黄岛区拥有腾飞的底气与动能,连续多年雄踞“北方第一区”。与此同时,雄厚的经济实力,也让黄岛在法治建设方面始终走在山东乃至全国前列,树立了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标杆。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的立法点大数据

沿着黄岛区长江中路,漫步在曲径通幽的法治文化广场,小路两侧尽是与“法”有关的风景。东区广场现代时尚,结合公共休闲、数字智能、夜景功能、互动体验等,打造出法润直通车、社会与法、法史长歌、律道小径以及民主实践新空间区域;西区广场古朴庄重,按照“法治元素、自然融合、功能叠加”的设计理念,嵌入各类法治文化小品,让市民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掌握趣味法律知识。

穿过法治文化广场,走进附近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小法”机器人、法治说吧、立法大数据、民意直通车、法治直播课堂等一应俱全,市民群众在这里可以通过说、写、电脑录入等多种方式,“零距离”提出立法意见建议。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头系着基层群众,它的独特之处和显著特点在于国家立法“直通车”的功能。在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可不只是法治文化广场和活动中心。

据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曲波介绍,黄岛区搭建了23个镇街立法联系活动站、75个社区信息采集点,在律师事务所、高校、企业等设立99个立法联系单位,配备320人的立法联络员和信息采集员队伍,最大程度吸收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

黄岛区人大代表、青岛小雨点公益慈善服务中心理事长孙伟强向记者介绍“导航进站、智链万家”代表与群众互动系统

在青岛采访的两天里,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在街道、在社区,还是在代表工作站、在立法信息采集点,智慧化的应用设施随处可见。其中,由黄岛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创新打造的“导航进站、智链万家”代表与群众互动系统,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构建了代表与群众“全时空”“零距离”的互联互动。

在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峨眉山路社区,黄岛区人大代表、青岛小雨点公益慈善服务中心理事长孙伟强从“导航进站、智链万家”系统平台调出他所接收到的群众建议,“这里面包含了全区76个代表工作站和404名代表的详细信息,有不少选民群众会在线咨询我关于如何开展志愿服务,接收信息后,我会第一时间作出回复。”

“以前群众反映问题时经常找不到人大代表,现在有了智链万家这个平台,老百姓可以24小时随时联系代表,不用非得定时定点来到站上反映问题了。”黄岛区人大代表、山东润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涉外方向二级律师郭丰利认为,“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必须要与时俱进,智慧化平台的搭建可以让群众对一些准备出台的法律草案提出意见,参与国家立法。”

星光岛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

星光岛法治驿站代表空间自助服务区

在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星光岛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专门设置了法治驿站代表空间自助服务区,便于群众操作使用智链万家系统平台。街道人大专职工作人员蒋知育告诉记者,在功能设置上,智链万家系统把“线下导航进站+线上留言反馈”“人大代表工作站+立法联系活动站”等诸多形式进行创新融合,群众可以像到医院找专家看病一样,根据自己的问题需求,选择能为自己解决问题的代表进行留言,真正打破了线下接待的时间、空间限制,切实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自去年“导航进站、智链万家”系统上线以来,截至目前,系统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收集建议4500余条,推动解决了小区环境美化、破损路面修复等一批民生热点问题。

“法治直播讲堂”直播间

“星光线上普法”直播间

不仅如此,这些社区还依托抖音App等社交平台,打造“代表在线”“星光线上普法”等直播间,让人大代表变身主播,站在屏幕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知识解读、解答群众问题,在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其中,星光岛社区还率先实现了人大工作阵地与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融合推进,建强基层民主政治堡垒。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二处处长,挂职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陈亦超

事实上,硬件设施智慧化,是为了更好更快更便捷地推动民生实事“由民作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二处处长,挂职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陈亦超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而“导航进站、智链万家”代表与群众互动系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补足了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易触达的人群和空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陈亦超从去年9月份来到黄岛区人大常委会挂职,将近一年的基层锻炼让他深刻地认识到,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黄岛模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植人民群众,二是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是突出海洋特色。

不过,在陈亦超看来,“科技代替不了面对面的交流”。他一直强调数字赋能,“‘导航进站、智链万家’系统并不是简单的让群众线上留言取代代表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数字化可以助力人大工作,但线下面对面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线下调研、座谈可以让代表与群众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群众扫码提意见虽然方便,但最后调研出来的效果跟一场场座谈会开出来的结果绝对是不一样的,那些生动的事例、最终被采纳的建议,大多都是到现场以后发掘出来的,不是单纯靠后台数据总结出来的。”陈亦超说,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3期简报,刊发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做法的原因。

截至目前,黄岛区累计完成海洋环境保护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青岛市停车场条例等25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询任务,上报立法建议717条,已出台的噪声污染防治法、体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有22条建议被采纳。

 

版权所有: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鲁ICP备05034806号办公厅
最佳效果: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16Bit颜色、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投稿邮箱: sdrdxcc2016@163.com  信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