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眼中,她是医术精湛的好大夫;在群众眼中,她是有问必答的好代表;在家人眼中,她是忙于工作的“拼命三娘”……她在担任代表期间共提出了1509件议案建议,整理了90余本调研笔记,在一万多个辛勤履职的日子里,多部法律法规在她的推动下从无到有、日趋完善……
她,就是第七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红十字会曲阜医院原院长——姜健。
担当:她“催生”了多部法律
走进位于中国红十字会曲阜医院的姜健工作室,排满一面墙的档案盒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些都是我这么多年来当代表保留下来的资料。”姜健说。随手翻开厚厚的履职风采录,其中一张照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那时的姜健还年轻,她穿着一件白大褂,身背药箱,正冒雪走在出诊的路上……
1962年,姜健从济宁医学院毕业后,怀着满腔热情来到中国红十字会曲阜医院的前身——曲阜市红十字会医院,迎接她的,却是低矮的院落、匮乏的物资、陈旧的设备。因为吃不了这里的苦,许多同期的同学们都离开了,但姜健却把根深深扎在了这里。她待人亲和、医术精湛,慢慢地,医院来了个好大夫的消息在群众中不胫而走,姜健也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
1987年,因为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呼声高,姜健被补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当上代表后的姜健,更加忙碌起来。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没有一天闲着,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人大代表的履职工作中。不光是我自己,我的老伴、孩子也经常参与其中。”
助推《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诞生就是姜健履职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红十字会会员,姜健带着3000万中国红十字会会员的意愿和期盼,领衔提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议案。
“我是人大代表,也是红十字会医院的医生,呼吁制定红十字会法义不容辞。”她说,国际红十字会及180多个成员国大多都有自己的红十字会法,我们国家也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中国红十字会的积极协助下,姜健多次针对红十字会立法工作进行调研。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
“当代表就要替人民发声。”姜健说,提出议案建议是法律赋予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形式。“当代表不替人民发声,就像医生不给病人看病一样。”她给记者打了个生动的比方。
姜健所提出的1509件议案建议中,有500多件涉及制定、修改法律法规及监督。几十年来,她亲身经历、亲自参与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医生,却能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建设和治理中,提的建议真落实、真管用,我的亲身经历不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写照嘛。”姜健感慨道。
较真:79件议案建议“紧盯”1部法律
“老姜这个人啊,做事情可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哟!”在与记者闲聊时,姜健的丈夫王永安这样评价。姜健却说:“没有点‘死磕到底’的精神可当不好代表呢!”
是啊,想要把代表当好,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做不好的,这一点在姜健的身上尤为突出。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多年前就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媒体上经常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群众也反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为了让群众彻底吃上安心饭,为了让自己的建议接地气、汇民智,姜健的足迹遍布省内外、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2002年,姜健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呼吁修改食品卫生法,连续7年提出有关议案建议;2009年,通过多方征求意见,经过多次审议修改,十一届全国人大七次会议通过将食品卫生法修改为食品安全法;同年,她又领衔提出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的议案,极力推动一部法律在实施当年便开展执法检查;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她又提交了关于修订食品安全法的议案,还有涉及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建议;2015年,姜健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食品安全法修订座谈会时,又提出了十几条修改意见……从2002年开始,姜健用79件议案建议推动食品安全法的不断完善,为食品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样的坚持还体现在许多其他问题上。“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一个小伙子走路着急撞破了玻璃门,割断了大动脉,输了很多血才保住生命。后来,因为用血不规范,小伙子患上了肝炎,失去了工作能力。”姜健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为此,她积极开展调研,先后7次领衔提出关于献血立法的议案和建议,有力地促进了献血法的制定和颁布实施。
当记者想知道姜健为什么对代表工作如此执著时,她的回答是:“这都是作为一个代表应该做的。当建议被采纳,国家利益得到保护,群众得到实惠的时候,我就觉得再累再苦都值得。”
热心:啥事都管的医生代表
抱着一大摞议案建议来回跑,找代表联名,这是姜健回忆自己参加全国人代会时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之一。
“当时有代表幽默地说,‘姜健像刘罗锅,一天奏三本’,群众也说我是‘啥事都管的医生代表’。”姜健笑着说。
“别看议案建议提得多,落到纸上也只有几百字,但却酝酿、准备、完善了很长时间,有的光是研讨会就开了很多次。”姜健说,她追求的绝不是议案建议的数量。
作为医务工作者,刚当选人大代表的时候,姜健的议案建议总是与医疗卫生有关。“慢慢地,我逐渐意识到我不是哪个单位的代表,而应当广泛地代表群众。”姜健说,“我经常向病人了解情况,他们很乐意向我反映问题。”后来她养成了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的习惯,随时随地把群众反映的情况记录下来,把履职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几十年下来,调研笔记已有90本之多。
姜健边说边拿出一本笔记,随手翻开,向记者讲起她曾提交的议案建议。
“就比如农村问题吧。我了解到很多农民因为家庭贫困,小病在家熬、大病看不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在全国人代会上,我连续11次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助力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姜健多次围绕农村问题进行有关调研,多年来走访了上百个单位,召开了数十次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接待反映相关问题的群众已记不清有多少人,共提出有关“三农”问题的议案建议达185件,其中涉及农业方面法律法规的30余件。“那年去北京参加人代会前,我去做调研,一个村里的老太太治病花了1万元,报销了6000多元,她很高兴,每每此时,我感觉自己的议案建议没白提。”姜健对自己的建议得到重视和落实感到非常欣慰。
一位省农业农村厅的负责同志曾感慨地对姜健说:“姜代表,您的建议提得很专业。我本以为您是非常地道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后来才得知您的本职工作是医生,真是令人敬佩。”
责编:王娜娜 徐榕悦